【制药网 行业动态】近日,制药头部默沙东宣布的一项全球成本优化计划,宛如一记重锤,震动了整个行业。该计划拟裁减约 6000 名员工,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 8%,目标是在 2027 年底前节省 30 亿美元,以应对专利到期与业绩增长的双重压力。这一举措,不仅对默沙东自身的发展轨迹产生深远影响,也为整个医药行业提供了一个审视当下困境与未来走向的窗口。?
默沙东作为一家历史悠久、在全球医药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的企业,其做出如此大规模裁员的决策绝非偶然。专利到期无疑是高悬在默沙东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以其产品 “药王” Keytruda(K 药,帕博利珠单抗)为例,尽管上半年销售额达 151.61 亿美元,占总营收近五成,同比仍有 7% 的增长,但对比 2024 年上半年 18% 的增速,增势已明显放缓。更关键的是,K 药在美国的核心专利将于 2028 年到期,届时仿制药的竞争将袭来,其销售额预计将遭遇断崖式下滑。与此同时,HPV 疫苗 Gardasil/Gardasil9 表现欠佳,上半年销售额为 24.53 亿美元,同比大幅下降 48%。在营收增长承压的情况下,默沙东不得不采取果断措施,削减成本以维持企业的运营与发展。?
从行业层面来看,默沙东的裁员行动并非个例,而是全球医药行业面临诸多挑战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全球大健康行业持续遭遇困境,如新药研发成本不断攀升,且研发周期长、风险大,许多企业在投入巨额资金后,仍难以保证研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。这使得企业在权衡研发投入与产出时,不得不更加谨慎,甚至削减研发相关岗位。
如7月16日,赛诺菲旗下生物药企公司Sarepta Therapeutics也宣布计划裁员493人(占员工总数的36%)、调整研发管线重心.。据悉,公司将重新聚焦于高影响力的研发项目,裁员及研发管线调整预计每年节省4亿美元(其中1.2亿来自人力成本,3亿来自研发优化),目标将年均运营开支压至8-9亿美元(2026年起),据公开资料显示,赛诺菲作为Sarepta母公司主导了此次计划。
此外根据数据统计,2025 年上半年,130 家生物制药企业累计裁员 13470 人,较 2024 年同期增长 31%(2024 年同期为 91 家企业裁员 10276 人)。其中,梯瓦、拜耳、百时美施贵宝(BMS)、诺华和 Sage Therapeutics 的裁员规模位居靠前。
业内表示,药企裁员的背后折射出行业战略重组、成本优化与业务聚焦的深层逻辑。而裁员对于企业自身而言,短期内或许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,提升运营效率,为应对专利到期后的市场竞争储备资金,如默沙东计划将节省下来的成本重新投入到研发项目、核心上市产品以及业务拓展之中,期望以此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。然而,裁员也并非毫无风险。大规模裁员可能会对企业的员工士气造成严重打击,影响在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忠诚度。同时,研发团队的缩减可能会削弱企业的创新能力,而创新恰恰是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。若因裁员导致研发效率下降,错过关键的研发时机,那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言,无疑是因小失大。?
对于整个医药行业来说,企业的裁员行为反映出行业正处于深刻的变革与调整期。一方面,这促使企业更加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,集中力量发展核心业务,提高研发效率,寻找新的商业模式。例如,越来越多的药企开始减少自体研发投入,转而引进其他小型药企的高成功率产品,通过合作与并购来丰富自身的产品管线。另一方面,行业的调整也为新兴企业提供了机遇。那些专注于创新技术、具有独特研发优势的小型药企,可能会成为大型药企收购的目标,或者在细分市场中崭露头角。?
默沙东的裁员事件为医药行业敲响了警钟。在专利到期、业绩增长压力、研发困境以及政策调控等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下,医药企业必须积极求变。未来,能够在创新与成本控制之间找到平衡,合理规划产品管线,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的企业,才有望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免责声明:在任何情况下,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,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。
评论